纳滤膜的特性及其在饮用水上的应用有哪些?纳滤膜分离主要有筛分作用和电荷作用。筛分作用由纳滤膜的孔径和被截留粒子的粒径决定,粒径比膜孔径大的溶质分子被截留下来,比膜孔径小的可透过膜表面;电荷作用也称道南效应,由膜表面所带电荷和水中带电粒子的静电作用形成,膜表面所带电荷越多对离子去除效果越好。
纳滤膜分离的特点具有选择性:对于低价态的离子可以部分透过,对于多、高价态离子(例如SO42-和CO32-)的截留率较高。适于截留分子量在200—l000Da的物质。同时纳滤膜对不同离子的截留率还受原水水质的浓度、离子成分有很大的影响,如纳滤膜对于氯化钠的去除率会随水中多价离子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对于水中的硬度也会因不同水质特性而去除率不同。
通常,反渗透膜的产水呈酸性,主要是由于水中可溶性的气体不能被反渗透去除,气体分子溶于产水中并水解,破坏了原有的离子平衡而形成弱酸,致产水呈弱酸性。而纳滤膜由于对离子有选择性透过,不同离子浓度及离子成分的水在进入纳滤膜之后,受电荷作用及筛分原理,致使出水可能成弱酸性或弱碱性。
纳滤膜具有操作压力低、水通量大的特点,对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微生物等常规工艺难以去除的物质具备一定的脱除效果。鉴于纳滤膜对氟化物、硝酸盐、铵盐(氨氮)、亚硝酸盐等低价态的截留率有限,纳滤膜在饮用水上的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原水中的离子成分、浓度以及有机物成分、浓度。即通过纳滤膜过滤后,产品水水质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或其他相关标准,更多的是取决于原水水质。如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中明确规定,氟化物含量应低于1.0mg/L,当原水氟化物大于2.0mg/L且纳滤膜对氟化物的截留率只有30%时,此时的产水肯定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中规定对氟化物含量的限值;而当水源水质情况较好时,仅需通过纳滤膜去除部分硬度、去除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和分子量大于300da的有机物且同时又需要保留部分偏硅酸、锶等有益人体健康的离子时,则可以通过纳滤膜净化处理。
除了在饮用水净化的应用,纳滤膜还可以依据自身特性广泛应用于单价盐与多价盐的分离、物料的浓缩提纯项目;可以在废水处理或中水回用项目中实现水质部分软化、色度脱除等。
常见用于水处理工业的驱动膜有四类,它们的分离特征各异,各自在水处理行业应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将这几类分离膜按其孔径可分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四类。
微滤膜的孔径约为0.05~5.0μm;
超滤膜的孔径约为0.005~0.1μm;
纳滤膜的孔径约为0.8~8nm(0.0008~0.008μm,8~80A);
反渗透膜的孔径约为0.1~1.0nm(0.0001~0.001μm,1~10A)。
膜的种类 |
膜的功能 |
透过物质 |
产水侧离子分布特征 |
微 滤 |
去除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 |
水、溶剂、无机盐、有机物 |
保留原水中的离子 |
超 滤 |
去除原水中的胶体及分子量大于5000da的有机物 |
水、溶剂、无机盐、分子量小于5000da的有机物 |
保留原水中的离子 |
纳 滤 |
去除原水中的部分盐类及分子量大于300da的有机物 |
水、溶剂、部分无机盐及分子量小于300da的有机物 |
绝大部分二价及以上离子被去除,部分保留一价离子 |
反渗透 |
去除原水中的绝大部分无机盐与分子量大于100da的有机物 |
水、溶剂、部分分子量小于100da的小分子有机物 |
绝大部分一价或多价态离子被去除 |
综上,不难看出,经过纳滤膜过滤后的产品水,因原水水质的差异性,可能去除了原水中大部分的钙、镁、锌、铁等离子,而保留了水中的氟化物、氨氮、亚硝酸盐。因此,纳滤膜在饮用水净化项目中的成功应用,需要有详细原水水质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纳滤膜产品水中的各类离子浓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人们的饮水健康。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纳滤膜知识可以阅读下<纳滤膜生产流程及原理>.